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cul/201806020048-1.aspx
(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1日專電)導演趙德胤身為緬甸華僑,拍過多部以緬甸為背景的電影,包括新作「14顆蘋果」。即將在美展開作品巡演的他今天預告,下一部電影將在台灣取景,是他另一個故鄉的故事。
趙德胤2至10日將在紐約、波士頓和華府展開電影巡演,放映5部作品。其中,入選今年柏林影展導演論壇單元的「14顆蘋果」,將在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(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)舉行美國首映。
趙德胤下午在駐紐約辦事處出席記者會,以「畢業展」形容這次巡迴展。他說,自己並非電影背景出身,還在學習,習慣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拍電影,以低成本、精簡手法講上一個故鄉緬甸的故事。
35歲的趙德胤,16歲從緬甸到台灣求學,之後在台工作定居。2011年拍攝首部長片「歸來的人」,開始在國際影壇嶄露頭角,2014年的「冰毒」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2016年的「再見瓦城」勇奪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最佳影片。
他表示,在台20年受到的培養和教育,讓他可以用電影講述緬甸的故事,下一部電影若一切順利,將在台灣拍攝,「剛好跟上一個故鄉做一個總結」。
「如果沒有台灣這一塊,我一定拍不了電影,但沒有緬甸那一塊,也沒有故事了。」趙德胤自認是緬甸和台灣的融合體,很難區分自己是緬甸或台灣導演。
趙德胤的電影常關心移民在邊界流動的生存狀態,是吸引紐約動態影像博物館首席策展人史瓦茲(David Schwartz)的元素之一。
史瓦茲指出,趙德胤融合多種拍片手法,作品充滿美感,也帶有政治意涵,探索對當今世界很有意義的議題,包括移民、弱勢族群在社會掙扎求存,這些都源於趙德胤的獨特背景,反映他的個人生活,題材卻能和世界各地產生共鳴。
趙德胤表示,拍電影主要是想講自己從緬甸到台灣,面對文化衝擊下的私密故事。「這些故事,如果我不去講,就沒有人知道,因此拍電影對我自己比較重要。」
相較於好萊塢大製作,趙德胤說,在亞洲拍片很簡單,只要有情感和一台攝影機,就可以拍「私人電影」。但有勇氣也很重要,「因為當你知道世界很大、別人很厲害的時候,你還願意拍,就表示你可以被笑,你可以失敗,但還依舊活在電影界。」(編輯:陳俊碩)1070602
關鍵字標籤:南法蜜月
|